青光眼患者术后要注意哪些事
青光眼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眼压控制、切口保护、用药规范、生活调整及定期复诊五方面。
1、眼压监测:
术后每日需通过非接触眼压计或指测法监测眼压,波动范围应维持在8-21毫米汞柱。若出现眼胀、头痛伴视力骤降,需警惕术后高眼压危象,应立即使用医生开具的降眼压滴眼液,如布林佐胺、拉坦前列素等。禁止自行按压术眼或剧烈运动导致眼压波动。
2、切口护理:
术后1周内避免揉眼、弯腰、提重物等可能增加眼内压的动作。睡觉时佩戴硬质眼罩防止无意识碰触,淋浴时用防水贴覆盖术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需观察滤过泡是否弥散,若出现结膜充血伴分泌物增多,提示可能发生滤过泡炎。
3、规范用药: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如氟米龙)预防感染和炎症,两种药物需间隔10分钟以上使用。禁用含缩瞳成分的眼药水,如毛果芸香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滴药前清洗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睫毛。
4、生活调整:
术后3个月内禁潜水、跳伞等气压剧烈变化的活动。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避免腌制食品以防钠潴留升高眼压。阅读或电子产品使用每次不超过30分钟,环境光线需柔和均匀。情绪管理尤为重要,焦虑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诱发眼压升高。
5、定期复诊:
术后第1天、1周、1个月需进行视力、视野、眼底照相检查。长期随访中每3-6个月做一次OCT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若突然出现虹视现象或管状视野,提示视神经进行性损伤,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青光眼术后需建立包含眼科医生、家属、患者的协同管理机制。日常可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房水循环,室温建议维持在20-24摄氏度避免血管收缩。外出佩戴防UV400太阳镜减少光线刺激,厨房油烟环境使用排风扇降低眼部充血风险。家人应协助记录每日眼压数值及用药时间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术后恢复期避免长时间暗环境停留,夜间起床先开床头灯适应亮度变化,睡眠时将枕头垫高15度促进静脉回流。每年秋季建议进行24小时眼压曲线监测,警惕季节性眼压波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29万次播放 2018-06-26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双眼开角型青光眼是怎么形成的
- 2 青光眼激光手术优缺点
- 3 青光眼激光手术价格
- 4 青光眼的早期治疗
- 5 青光眼眼底病变有哪些
- 6 青光眼注意什么事项
- 7 白内障和青光眼区别
- 8 怎样治疗青光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