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面长了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定期复查、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胃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遗传因素、胆汁反流、慢性胃炎等因素有关。
1、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操作时通过胃镜导入电切圈套器,直接切除病灶并电凝止血。术后需要禁食6-8小时,之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对于广基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完整剥离病变黏膜层。这两种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是多数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胃酸过多者可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伴有胆汁反流时可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盐。药物需连续使用10-14天,完成疗程后复查胃镜确认息肉变化。
3、调整饮食
每日饮食应控制红肉摄入量,增加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避免食用腌制、熏烤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规律进餐并细嚼慢咽,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以上。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
4、定期复查
直径小于1厘米的增生性息肉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在3-6个月内复查。多发息肉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应缩短复查间隔。每次复查需进行病理活检,动态观察黏膜变化。复查期间如出现黑便、持续性腹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诊。
5、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需考虑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对于可疑恶变的息肉应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需留置胃管3-5天,逐步恢复饮食后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者需进一步评估是否追加化疗。
胃息肉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日常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部不适,但避免空腹摄入酸性食物。建议采用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三个月内避免举重物。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应及时就医复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86万次播放
4.73万次播放
4.42万次播放
4.37万次播放
4.56万次播放
4.8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乳腺导管病变4a严重吗
- 2 蜂子蛰了怎么办
- 3 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 4 刷酸要隔几天可以刷一次
- 5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点
- 6 有利于乳房结节的运动
- 7 儿童中暑怎么办
- 8 甲醛轻度中毒能自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