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盆腔部位,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1、痛经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继发性痛经,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月经结束。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可放射至肛门及大腿内侧。异位内膜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粘连,导致疼痛加剧。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片或酮洛芬肠溶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2、慢性盆腔痛
约三分之二患者会出现非周期性的慢性盆腔疼痛,表现为持续性下腹坠胀感或钝痛,在劳累、性交及排便时加重。疼痛与盆腔粘连、病灶浸润神经及局部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触痛结节,超声可能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治疗需结合药物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如地诺孕素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
3、性交痛
深部性交痛是典型症状之一,多见于子宫直肠陷凹或骶韧带病灶。性交时碰撞或牵拉病灶导致锐痛,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症状严重程度与病灶位置和浸润深度相关。除药物治疗外,可尝试改变体位减轻冲击,必要时需手术切除深部浸润病灶。
4、不孕
约40%患者合并不孕,主要因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功能、卵巢储备下降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轻度患者可尝试促排卵治疗,中重度需腹腔镜手术分离粘连并清除病灶。术后半年为最佳妊娠时机,若未孕建议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5、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出现月经异常、排尿困难或血尿、排便痛等症状,与异位内膜侵犯膀胱、肠道有关。罕见情况下病灶可生长在脐部、剖宫产疤痕等部位,形成周期性肿痛的皮下结节。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深部浸润范围,CA125可能轻度升高但无特异性。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长期管理,建议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经血逆流,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疼痛发作时可热敷下腹部,饮食注意减少红肉及反式脂肪酸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或不孕时应尽早就诊,避免疾病进展造成不可逆损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乳腺导管病变4a严重吗
- 2 蜂子蛰了怎么办
- 3 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 4 刷酸要隔几天可以刷一次
- 5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点
- 6 有利于乳房结节的运动
- 7 儿童中暑怎么办
- 8 甲醛轻度中毒能自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