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发病原因有哪些
乙肝发病原因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并引发疾病。
1、母婴传播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这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密切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概率。
2、血液传播
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感染。共用注射器、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时,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病毒。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也存在一定风险。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筛查标准,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可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病毒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通过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人体。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使用安全套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不规范医疗操作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牙科治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医疗行为都存在潜在风险。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可有效控制医源性传播。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化疗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感染乙肝病毒且更难清除。这类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应定期监测乙肝标志物,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接种乙肝疫苗对免疫功能正常者保护效果良好,但免疫低下者可能需增加接种剂量。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建议所有未感染人群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进行有创操作时选择正规机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饮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肝脏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82万次播放
5.8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乳腺导管病变4a严重吗
- 2 蜂子蛰了怎么办
- 3 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 4 刷酸要隔几天可以刷一次
- 5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点
- 6 有利于乳房结节的运动
- 7 儿童中暑怎么办
- 8 甲醛轻度中毒能自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