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后长时间昏迷抽搐怎么办
触电后长时间昏迷抽搐需立即脱离电源并拨打急救电话,可通过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高压氧治疗等方式处理。触电后昏迷抽搐通常由电流损伤中枢神经、脑缺氧、电解质紊乱、继发脑水肿、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心肺复苏
若触电者无自主呼吸和脉搏,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施救者需将患者平放于硬质地面,双手重叠置于胸骨中下段,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深度5-6厘米。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持续至急救人员到达。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脑部供氧,降低不可逆脑损伤风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触电后舌根后坠或呕吐物易阻塞气道,需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对于持续抽搐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但禁止强行撬开牙关。保持气道通畅有助于改善缺氧状态,避免继发性脑损伤。
3、药物治疗
持续抽搐需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癫痫发作,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伴有心律失常者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严重肌红蛋白尿需用呋塞米注射液促进排泄。所有药物均需在心电监护下由医护人员调整剂量。
4、生命体征监测
急救人员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电流可能引发心室颤动,需随时准备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小时记录尿量评估肾功能。动态监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预防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5、高压氧治疗
对于深度昏迷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行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每次治疗90-120分钟,压力控制在2-2.5个大气压,疗程10-20次。高压氧能减轻自由基损伤,加速受损神经细胞修复。
触电后24-48小时为危险期,即使意识恢复也需住院观察。康复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后遗症,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配合针灸治疗。日常需排查环境中的裸露电线,使用漏电保护装置,雷雨天气避免户外作业。患者恢复后应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心肌酶谱,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32万次播放
4.75万次播放
5.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