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主要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可跨物种传播等。该病主要由H5N1、H7N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需通过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及早期抗病毒治疗进行防控。
1、传播速度快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通过禽类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环境快速传播。病毒在禽群中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扩散,24小时内可使整群禽类感染。人类接触病禽或其污染物后,潜伏期通常为2-5天。防控需对疫区实施严格封锁,接触者需穿戴防护服并监测体温。
2、致死率高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禽常出现头部水肿、冠髯发绀、急性死亡等症状。人类感染后病死率约60%,多因病毒性肺炎或多器官衰竭死亡。早期使用奥司他韦胶囊、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降低重症风险。
3、跨物种传播
病毒可通过基因重配感染猪、猫等哺乳动物,人类感染多因接触活禽市场或处理病禽所致。H5N1病毒已出现有限人际传播案例,需警惕潜在 pandemic 风险。高危人群可接种流感裂解疫苗预防合并感染。
4、病毒变异频繁
甲型流感病毒RNA片段易发生抗原漂移或转换,导致现有疫苗失效。2013年出现的H7N9亚型即通过基因重组获得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强亲和力。监测需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核酸。
5、环境抵抗力强
病毒在低温水中可存活数月,4℃环境下能保持传染性超过30天。常用含氯消毒剂需达到500mg/L浓度才能有效灭活。疫点处理需采用过氧乙酸熏蒸配合氢氧化钠溶液喷洒。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需避免接触活禽及其分泌物,禽肉蛋类应彻底煮熟后食用。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且有禽类接触史者,应立即至感染科就诊并采集咽拭子检测。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定期接种禽流感疫苗,作业时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疫区需对禽类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采样检测阴性后方可恢复生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212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