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理婴儿消化不良
婴儿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婴儿消化不良可能与喂养不当、胃肠功能未完善、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感染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少量多次喂养有助于减轻婴儿胃肠负担,每次喂奶量减少三分之一,间隔时间缩短至2小时。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易胀气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减少吞入空气导致的腹胀。
2、腹部按摩
以婴儿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5分钟,每日3次,能促进肠蠕动缓解胀气。按摩前将双手搓热,使用婴儿按摩油减少摩擦,避开刚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若按摩时婴儿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
3、补充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每次半包,每日2次,用温水或奶液冲服。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开封后冷藏保存。持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
4、热敷腹部
将40℃左右温水装入储奶袋或暖水袋,用毛巾包裹后轻敷婴儿腹部10分钟,每日2次。热敷能放松肠道平滑肌,缓解肠痉挛引起的哭闹。注意水温不可过高,避免烫伤,热敷期间密切观察婴儿皮肤反应。
5、遵医嘱用药
对于顽固性消化不良,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胰酶肠溶胶囊等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胰酶肠溶胶囊帮助分解乳糖和蛋白质。严禁自行购买促胃肠动力药给婴儿服用,所有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喂养情况,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呕吐、血便等警示症状。保持婴儿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加重症状。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易消化辅食。若调整喂养3天后仍无改善,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病理因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7万次播放
6.87万次播放
6.74万次播放
7.2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