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应注意什么
脑震荡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症状变化、遵医嘱用药、调整饮食结构。脑震荡是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后出现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或短暂意识丧失。
1、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1-3天,保持环境安静昏暗。避免使用电子屏幕、阅读等用脑活动,减少外界刺激。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轻度活动,但需避免引起头痛加重的行为。睡眠时抬高床头15-30度有助于减轻颅内静脉压力。
2、避免剧烈运动
伤后1个月内禁止参加对抗性运动和高风险活动。恢复期运动需从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头痛加重、视力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员需经专业医疗评估后方可恢复训练。
3、观察症状变化
每日记录头痛程度、呕吐次数和认知状态。警惕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单侧肢体无力等警示症状。可使用标准化脑震荡症状量表进行自我评估。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新症状需及时复诊。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关注行为异常和学业表现变化。
4、遵医嘱用药
头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恶心呕吐可选用甲氧氯普胺片,眩晕症状可使用倍他司汀片。失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唑吡坦片。所有药物使用不超过3-5天,症状缓解即应停药。
5、调整饮食结构
急性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半流质食物。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摄入。适量补充镁含量高的菠菜、香蕉等食物。避免饮酒、咖啡因饮料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保证2000-2500毫升水分摄入,维持正常代谢需求。
脑震荡恢复期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9小时睡眠。可进行深呼吸练习、冥想等放松训练。2周内避免驾驶车辆或操作精密仪器。学生患者需与学校沟通调整学习强度。定期随访至症状完全消失,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可完全康复。如出现记忆力持续减退、情绪障碍等后遗症状,需接受专业神经心理康复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508次播放
6257次播放
563次播放
5048次播放
4566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