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抗生素的危害
长期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耐药性、菌群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危害。抗生素滥用主要与自行用药、疗程不足、剂量错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泻、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等症状。
1、耐药性增强
频繁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基因,使药物逐渐失效。例如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逐年上升,可能使普通感染演变为难治性感染。耐药性一旦形成,需更换更高级别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注射剂,但治疗成本与风险显著增加。
2、肠道菌群紊乱
广谱抗生素会无差别杀灭有益菌群,导致艰难梭菌等致病菌过度繁殖。临床常见症状为水样腹泻、腹胀,严重时可引发伪膜性肠炎。恢复菌群平衡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3、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易诱发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使用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或肾上腺素注射液。
4、肝肾损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剂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肌酐升高。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分散片则可能引起转氨酶异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
5、二重感染风险
抗生素使用后可能破坏黏膜屏障,诱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表现为口腔白膜、阴道瘙痒等症状。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片或氟康唑胶囊需严格评估指征,避免过度抗真菌治疗。
使用抗生素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用药期间建议增加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摄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出现严重腹泻、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日常应通过勤洗手、接种疫苗等方式减少感染风险,从根本上降低抗生素使用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45万次播放
3.08万次播放
3.26万次播放
3.39万次播放
3.4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