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室性早搏,有哪些危害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心室提前出现的异常搏动,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频繁发作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危害主要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加重基础心脏病、导致猝死概率升高。
1、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可能触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有关,常表现为突发晕厥或意识丧失。心电图检查可见R-on-T现象或连发室早。治疗需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或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时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2、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每日超过1万次的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长期异常电活动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治疗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呋塞米片控制症状。
3、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室性早搏会使心脏舒张期充盈不足,每次搏动的有效排血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心输出量不足表现。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早搏后存在代偿间歇。这种情况与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调节离子平衡。
4、加重基础心脏病
合并冠心病或心肌病的患者出现室性早搏会加速病情进展。心肌缺血区域更容易产生异常电信号,形成恶性循环。这类患者常伴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病变程度。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加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
5、导致猝死概率升高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多形性室性早搏时猝死风险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扩张型心肌病,与心室电不稳定有关。心电监护可捕捉到短阵室速发作。预防性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或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存在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钾、镁等电解质平衡。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心悸加重、黑朦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电生理评估和干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87万次播放
5万次播放
5.65万次播放
5.57万次播放
5.68万次播放
5.21万次播放
5.8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