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妇科病需注意私处清洁、性生活卫生、定期体检、增强免疫力和避免滥用药物。
女性外阴环境潮湿易滋生细菌,日常清洁不当可能引发阴道炎等疾病。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破坏酸碱平衡。经期需及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材质。清洗时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门细菌污染尿道和阴道。
不洁性行为是妇科感染主要途径,可能传播淋病、衣原体等病原体。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使用避孕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避免经期同房,此时宫颈口开放更易感染。固定性伴侣可降低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性传播疾病发生率。
许多妇科疾病早期无症状,定期妇科检查能及时发现病变。建议每年进行白带常规、HPV筛查、TCT宫颈癌检查,B超排查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35岁以上女性可增加乳腺钼靶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时间。
免疫力低下时白色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易引发感染。保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调节菌群。保证7小时睡眠,长期压力过大会降低阴道局部免疫球蛋白分泌。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糖环境易诱发霉菌性阴道炎。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反复发作的细菌性阴道病。雌激素类药物不当使用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病变。出现瘙痒异味等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栓剂、甲硝唑凝胶等药物,避免自行冲洗阴道或长期使用护垫。
日常饮食可多摄入酸奶、大蒜等抗菌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物。瑜伽和凯格尔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盆浴和游泳。选择纯棉透气的生理裤,洗衣时与其他衣物分开洗涤。出现异常出血、持续腹痛或分泌物颜色异常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更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