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过多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常见原因包括激素失衡、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及宫内节育器刺激。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异常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增加。治疗需通过药物调节,如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妈富隆、黄体酮胶囊或中药调理。周期监测激素六项有助于针对性用药。
子宫肌瘤或腺肌症会扩大宫腔面积,经期脱落组织增多。超声检查可确诊,5cm以上肌瘤需腹腔镜剔除术、宫腔镜电切术或聚焦超声治疗,轻度病变可服用米非司酮缩小子宫体积。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经血淤积和出血量增大。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采用GnRH-a类药物亮丙瑞林、地诺孕素或保守性手术清除病灶。
血小板减少或血友病等凝血障碍会延长出血时间。需血液科会诊,补充铁剂琥珀酸亚铁、氨甲环酸止血,严重者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
含铜宫内节育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强,导致经量增多30%-50%。持续半年未缓解需更换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或口服避孕药替代避孕。
长期月经量多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建议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经期使用夜用卫生巾需每2-3小时更换,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及时查血常规。40岁以上女性持续出血需子宫内膜活检排除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