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不适常见症状包括痛经、腰酸腹胀、情绪波动、乳房胀痛、异常出血等。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有关,继发性痛经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引起。治疗方法包括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严重时需手术切除异位病灶。热敷下腹部或饮用姜茶也能改善症状。
盆腔充血和子宫收缩会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部酸痛及下腹坠胀感。建议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穿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适量补充镁元素如坚果、深绿色蔬菜可放松肌肉,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缓解作用。
经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影响5-羟色胺分泌,导致易怒、焦虑或抑郁。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30分钟,摄入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香蕉、三文鱼,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
黄体期孕激素升高促使乳腺导管扩张引发胀痛。选择无钢圈支撑型内衣减少摩擦,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咖啡不超过200ml,局部冷敷可减轻水肿。若触摸到硬块或持续疼痛需排查乳腺增生。
经量超过80ml或持续7天以上属异常,可能由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或内分泌失调导致。需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药物治疗常用氨甲环酸止血,黏膜下肌瘤需宫腔镜切除,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
生理期保持每日摄入50g优质蛋白鱼肉、豆制品和200g深色蔬菜,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每周3次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或快走,经期后三天可逐步恢复常规锻炼。选择透气纯棉卫生用品并每2-3小时更换,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经血颜色发黑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