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痢疾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接种部位皮肤红肿、发痒、硬结、轻微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但打完疫苗后的反应会因人而异,会有少部分人群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肾炎等。
1、接种部位皮肤红肿、发痒:打完痢疾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接种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通常在1-3天可以自行缓解;
2、硬结:打完痢疾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在接种的部位出现硬结,摸起来比较硬,但一般没有疼痛感,也没有其他不适,属于正常的不良反应,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3、轻微疼痛:打完痢疾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但一般也不严重,2-3天可以自行缓解;
4、发热:如果打完痢疾疫苗后出现发热,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5°C,不需要用药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烧药治疗;
5、恶心、呕吐:部分人群打完痢疾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通常也无需治疗,多喝水即可;
6、其他不良反应:除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少部分人群还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头痛、乏力、过敏性休克等比较严重的反应。
打完痢疾疫苗后,应在观察点观察30分钟再离开。打完疫苗当天应避免洗澡,以免针孔部位被污染而出现感染。如果打完疫苗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