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梅毒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但已造成的器官损伤不可逆,需长期药物干预、定期监测和并发症管理。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晚期梅毒需连续3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口服替代。合并神经梅毒需静脉注射水剂青霉素G每日4次持续10-14天,心血管梅毒可能需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反应。
心血管梅毒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或血管成形术,神经梅毒引发的脊髓痨需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树胶样肿需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所有病例均需每3个月复查血清学试验直至RPR滴度下降4倍。
合并HIV感染患者需同步进行抗病毒治疗,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时需预防性使用复方新诺明。梅毒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引发肾炎,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确诊前1年内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血清检测,即使结果阴性也应预防性注射青霉素。妊娠期梅毒需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各进行1个疗程治疗,避免发生先天性梅毒。
完成治疗后需跟踪观察5年,第1年每3个月检测TPPA和RPR,之后每年复查。神经梅毒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心血管受累者定期做CT血管造影评估主动脉情况。
晚期梅毒患者应保持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质修复组织损伤,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症状,限制钠盐摄入预防心血管负担。规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主动脉夹层风险。所有个人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治疗期间严格禁欲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