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恶露和白色恶露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恢复阶段。
产后3-4天内排出,呈鲜红色含大量血液,主要成分为蜕膜碎片和红细胞。子宫创面未愈合导致出血,需每日更换产褥垫3-4次。若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需排查胎盘残留或感染。
产后4-10天转为淡红色浆液状,含少量血液混合宫颈黏液。此时子宫收缩使出血减少,可改用普通卫生巾。适当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每日饮红糖姜茶2次帮助排淤。
产后10天后呈白色粘稠状,主要为白细胞和蜕膜细胞。持续2-6周属正常,若出现异味或瘙痒需检测是否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哺乳期妈妈恶露结束时间通常早于非哺乳者。
突然出血量增多可能提示晚期产后出血,需急诊处理。恶露发绿伴下腹痛需排除厌氧菌感染,甲硝唑栓剂连用7天可治疗。持续超过8周需超声检查子宫复旧情况。
顺产24小时后可开始温水坐浴,剖宫产需待伤口愈合。避免使用卫生棉条防止感染,如厕后需从前向后清洁。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加速盆底肌恢复。
恶露期间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红糖小米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温补膳食有助于气血恢复。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促进循环,但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观察恶露颜色变化可准备不同型号卫生巾,血性期选用420mm夜用型,浆液期改用290mm日用款。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关注恶露排净情况,异常分泌物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