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等,以及发热、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但多为一过性,可以进行对症处理。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加强针眼护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注射部位疼痛:由于注射针头较大,注射时可能会刺激局部肌肉,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的情况,通常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2、红肿: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针孔处可能会出现红肿情况,可以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不要用手抓挠,避免出现感染;
3、发热: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会发热,如果体温在37.5-38.5°C之间,属于低热,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改善,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治疗,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4、食欲不振: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不必过分担心,一般1-2天后会逐渐缓解;
5、皮肤瘙痒:部分人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应避免搔抓局部皮肤,如果瘙痒严重,可以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治疗;
6、关节疼痛:有些人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不需要特殊治疗。
在打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应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皮肤干燥清洁,不要过早洗澡,避免出现感染。同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