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女性健康 > 女性常见病 > 正文

女人须知!月经期间是不能同房

发布时间: 2023-11-13 14:2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月经期间为什么不能同房?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中,这种因经期行房出现不安的频率会更多一些。今天小编给您解析疑问。

如果在月经期间进行性生活,就会出现如下不良后果:

1、因双方兴奋,阴茎插入会使女性生殖器充血,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2、此时同房,男性生殖器可能会把细菌带入阴道内,经血是细菌等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细菌极易滋生,沿子宫内膜内许多微小伤口和破裂的小血管扩散,感染子宫内膜,甚至可累及输卵管和盆腔器官,从而给女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月经分泌物进入男子尿道,也可能会引起尿道炎。

4、经期同房,因精子在子宫内膜破损处和溢出的血细胞相遇,甚至进入血液,可诱发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从而导致免疫性不孕、不育症。

5、月经期间同房,由于性冲动时子宫收缩,还可能将子宫内膜碎片挤入盆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因此,为了双方的身体和共同的未来,千万不要去破例,必要时,可以采取其它方法解决问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经期的同方都是应该禁止的。

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中,这种因经期行房出现不安的频率会更多一些。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到了月经期,身体的各部位都会出现一些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全身抵抗力比平时差。生殖器中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子宫口张开,碱性的经血中和了阴道的酸性环境,阴道酸度降低,使天然屏障功能被削弱。

小编温馨提醒您:在月经期间,女性要承受生理和生理上的折磨,因此出于健康考虑,一些事情不可去做。比如经期能同房吗,经期情绪激动等,都是要注意避免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女人必须知道的方面是什么
女性需重点关注生理健康、心理调适、营养管理、疾病预防及社会角色平衡五个方面。1、生理健康:月经周期异常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或子宫内膜病变引起。定期妇科检查包括HPV筛查、乳腺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测。痛经时可选择布洛芬缓释胶...[详细]
2025-04-12 21:30
女人必须知道的方面是什么
女性需重点关注生理健康、心理调适、营养管理、疾病预防及社会角色平衡五个方面。1、生理健康:月经周期异常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或子宫内膜病变引起。定期妇科检查包括HPV筛查、乳腺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测。痛经时可选择布洛芬缓释胶...[详细]
2025-04-18 14:59
女人必须知道的知识
女性健康知识涵盖生理护理、疾病预防、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主要有经期保健、妇科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维护、两性关系平衡、更年期管理五大核心内容。1、经期保健:月经周期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规律作息、避免寒凉饮食可缓解痛经。建议选择透气卫生巾,...[详细]
2025-06-07 13:30
女人必须知道的常识
女性健康常识涵盖生理护理、疾病预防、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经期管理、妇科检查、乳房自检、心理压力调节和科学避孕五个核心内容。1、经期管理:规律记录月经周期有助于发现异常,正常周期为21-35天。经期需避免剧烈运动、盆浴和性生活,...[详细]
2025-06-14 15:41
女人必须知道的方
女性健康管理需重点关注妇科疾病预防、生理周期调节、心理健康维护、科学避孕措施和更年期保健五个方面。1、妇科疾病预防:定期妇科检查是发现宫颈癌、乳腺疾病等隐患的关键。建议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40...[详细]
2025-06-19 16:56
须知!女人5个部位每天要清洗
须知!女人5个部位每天要清洗
洗脸、刷牙、冲凉等都是人们日常所需进行的程序,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了解自己是否使用正确的冲洗方式,现在就为迷惘的您们介绍一些方法,让您们冲洗出更健康及姣好的身材吧!1、温水刷牙人的牙齿在35-36。5℃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3...[详细]
2023-11-13 07:34
女人必须知道的方面有哪些
女性需重点关注生理健康、心理调适、营养管理、疾病预防及社会角色平衡五个方面。1、生理健康:月经周期异常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或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需通过激素检查、超声诊断明确病因。日常可记录基础体温监测排卵,痛经严重时选择...[详细]
2025-04-16 16:52
女人须知:私处护理的常识
女人须知:私处护理的常识
私密肌肤与嘴唇皮肤构造类似,只有一层薄薄的角质层覆盖在真皮上,水分容易流失,加上现代女性因为压力大,作息不正常,私密部位抵抗力较弱,不易维持酸性环境,所以需要能提升私密部位防护力的保湿产品,除了能维持天然酸性保护膜,而当含水量充足时也...[详细]
2024-02-15 00:08
女人必须知道的方面有哪些
女性需重点关注生理健康、心理调适、营养管理、疾病预防及社会角色平衡五个方面。1、生理健康:月经周期异常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或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需通过激素检查、超声诊断明确病因。日常可记录基础体温监测排卵,痛经严重时选择...[详细]
2025-04-11 19:38
女人必须知道的138件事
女性健康生活需要关注生理护理、心理调适、营养管理、疾病预防和社交关系五个核心维度。1、生理护理:月经周期管理需记录基础体温和使用棉条等卫生用品,妇科检查应每年进行HPV筛查和乳腺超声。更年期症状缓解可选择激素替代疗法或黑升麻提取物,盆...[详细]
2025-04-17 08:08
最近胸变软了是怎么回事
乳房变软可能由生理性激素波动、体重变化、哺乳期结束、乳腺增生或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触感柔软、胀痛减轻或体积变化,可通过调整内衣、热敷按摩、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1、生理性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乳房组织含...[详细]
2025-11-24 17:00
最近小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小肚子越来越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便秘、激素变化、盆腔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腹部脂肪对能量过剩敏感。常见于频繁摄入油炸...[详细]
2025-11-24 16:24
最近突然长肚子咋回事
突然长肚子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激素变化、肠道问题或腹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必要时就医检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增生速度较快。常见于聚餐频繁、零食摄入过...[详细]
2025-11-24 15:48
最近屁股变大了怎么回事
屁股变大可能与体重增加、激素变化、运动方式调整、骨盆前倾、脂肪分布改变等因素有关。需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1、体重增加日常热量摄入超过消耗时,脂肪容易在臀部堆积。高糖高脂饮食、久坐少动等习惯会导致脂肪囤积,表现为臀部维度增大...[详细]
2025-11-24 15:12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怎么回事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可能与饮食过快、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长期饱腹感可能伴随腹胀、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1、饮食过快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空气随食物吞咽积...[详细]
2025-11-24 14:36
最近感觉胸突然变软了
乳房突然变软可能是激素波动、体重变化或乳腺组织改变引起的生理现象,少数情况下与乳腺疾病相关。乳房质地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影响,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或体重快速下降时可能出现暂时性变软。月经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乳房密度降低...[详细]
2025-11-24 14:00
最近感觉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肚子越来越大可能由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水、肠道胀气、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建议减少精制碳水及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详细]
2025-11-24 13:24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是得病了吗
肚子明显变大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常见因素包括饮食过量、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胀气、腹水积聚、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若伴随腹痛、排便异常、体重骤增或消瘦需及时就医排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详细]
2025-11-24 12:48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
肚子明显增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胀或疾病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短期内肚子变大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或久坐不动。高油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胃肠胀气,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过多会引发腹胀。长期缺乏运动使腹部脂肪堆积,腰围逐...[详细]
2025-11-24 12:12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腹部突然变大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积气、腹水、妊娠、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腹部突然变大。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盐、高糖或产气食物,可能引起胃肠胀气或水分潴留。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豆类、碳酸...[详细]
2025-11-2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