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感冒需从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接触、调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接种疫苗。
勤洗手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定期消毒手机、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室内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补充维生素D的深海鱼、蛋黄,以及含锌的牡蛎、坚果。适量饮用姜茶、蜂蜜水等温热饮品,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盐食物。冬季可适当食用大蒜、洋葱等天然抗菌食材。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每次30-45分钟,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室内可做八段锦、跳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过度运动反而会降低免疫力,建议保持中等强度。
保证每天7-8小时深度睡眠,尽量在23点前入睡。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增加感冒风险。午间可小憩20分钟,避免熬夜和昼夜颠倒。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最佳时间为10-11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同时接种肺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正常反应,一般2-3天自行缓解。疫苗防护率约60%-90%,仍需配合其他防护措施。
冬季需注意头部、颈部和足部保暖,外出佩戴围巾帽子,室内温度建议维持在18-22℃。干燥环境下可使用加湿器保持40%-60%湿度,避免黏膜干燥。出现咽痛、鼻塞等初期症状时可饮用罗汉果茶、淡盐水漱口。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排查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需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