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变少可能是更年期的表现,也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精神压力或药物影响有关。
女性35岁后卵巢功能逐渐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月经量随之减少。建议检测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性激素六项,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如补佳乐、芬吗通等药物调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通过B超检查卵巢形态,配合黄体酮胶囊、优甲乐等药物调整周期,同时需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内膜基底层受损。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宫腔粘连分离术、雌激素局部用药如雌二醇凝胶促进内膜修复。
长期焦虑或过度节食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紊乱。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谷维素、维生素B族等神经调节剂,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改善。
避孕药、化疗药物等会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预防贫血,每月记录月经周期变化。
日常可增加豆制品、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更年期女性建议每年做骨密度检测,围绝经期月经量持续减少超过6个月需就诊妇科内分泌科,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采用中医调理或荷尔蒙疗法。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盆浴,经期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