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由于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果打了第二次出血热疫苗,出现出血热疫苗抗体滴度下降的情况,可能导致机体感染汉坦病毒,出现发热、出血、血压下降等症状。可以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建议及时就诊。
1、发热:出血热疫苗是一种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可以显著降低疫区和非疫区人群的感染率。但疫苗接种后,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但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所以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2、出血:如果患者打了第二次出血热疫苗后,出现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的情况,考虑与疫苗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有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皮肤破损部位使用碘伏消毒处理,避免局部感染。同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
3、血压下降:如果患者打了第二次出血热疫苗后,出现血压持续下降的情况,考虑与出血热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症状,与疫苗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但未及时治疗有关。此时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补液治疗,同时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大蒜、芥末等。
出血热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确切,暴露于高危人群后,仍需要进行二次免疫,预防出血热。建议易感人群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以预防出血热。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