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如何调理亚健康疲劳 刮痧调节五脏

发布时间: 2023-11-14 14:2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腰酸腿软、气短乏力、神疲、肢体疲劳等都属于亚健康疲劳的症状,这种种疲劳通常让人很不舒服。那么,如何调理亚健康疲劳?中医建议,试试刮痧调节五脏。

中医认为疲劳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如腰腿酸软多与肾相关,气短乏力多与肺相关,不耐劳多与肝相关,神疲多与心相关,肢体疲劳多与脾相关。因此治疗亚健康疲劳应以调节五脏为关键。

失眠

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眠”的范围,认为多由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等而致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刮痧可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失眠。

刮头颈部

1.用双板从额头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发际头维方向刮拭,用轻手法刮拭10~20次,用角点压按揉神庭、头维、印堂、鱼腰等穴位。

2.从太阳穴绕到耳上再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

3.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刮拭,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

4.用刮痧板的角点压按揉风池穴、安眠穴等。

刮背部

1.用直线法刮拭脊柱正中线督脉循行区域,从大椎穴刮至至阳穴10~20次。

2.用直线法刮拭大杼穴至膈俞,每侧刮20~30次,以出痧为宜。

3.刮拭神道、心俞穴。

刮拭四肢

1.用直线法刮拭前臂内侧心经循行区域,每一侧刮拭10~20次,重点刮神门穴。

2.用直线法刮拭小腿内侧的脾经循行区域,从阴陵泉刮至三阴交,每一侧10~20次,点压按揉三阴交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如何调节亚健康?
如何调节亚健康?
现代的上班族通宵加班、饮食不固定、应酬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长此以往身体不堪重负亚健康状态逐渐出现,那么对于已经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怎样调节呢?饮食合理,适时进补:营养不均及营养不良都是亚健康的病因,故而要切记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而...[详细]
2024-03-29 11:22
失眠伤五脏 对症调理五脏治失眠
失眠伤五脏 对症调理五脏治失眠
失眠的情况很多人都出现过,但是,针对不同的失眠症状可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五脏健康。专家指出,失眠最伤五脏,对症调理五脏可治疗失眠。失眠症状:入睡苦难、急躁易怒、目胀口干问题:肝郁化火如果您同时具备这三种症状,说明肝郁化火是影响您...[详细]
2023-11-15 14:03
面对亚健康该如何进行调节呢?
面对亚健康该如何进行调节呢?
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主要表现有如无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失眠等。随着亚健康人群的逐渐扩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了。那么,面对亚健康该如何进行调节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详细]
2023-11-13 14:11
亚健康的饮食调节方案有哪些
亚健康的饮食调节方案有哪些
亚健康的饮食调节方案有哪些?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亚健康的饮食调节方案,才会最大限度的恢复大家的健康,那么究竟亚健康的饮食调节方案有哪些呢?以下是专家给出的专业建议。一些常见食物就有较好的助眠安神作用。如龙眼肉能消除疲劳,...[详细]
2024-03-30 15:59
中医如何分析及调节亚健康的问题
中医如何分析及调节亚健康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面对亚健康的问题时总是有着很多疑惑,那么一般中医如何分析及调节亚健康的问题是怎样的呢?关于此问题,接下来就和的小编好好的看一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据专家介绍,“亚健康状态”目前研究虽较为深入,但因其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临床诊治...[详细]
2023-11-14 05:22
亚健康症状:为何经常感到疲劳
亚健康症状:为何经常感到疲劳
工作久了,是不是会感觉到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呢?如果您经常容易出现疲劳,小心那是亚健康症状困扰着您。那么,一起来看看您为何会经常感到疲劳呢?1、缺锌:体内含锌过低会导致疲倦,同时还会易患伤风感冒、食欲不振等症状。2、睡眠不足:对于长期睡眠...[详细]
2023-11-16 06:35
身体容易疲劳可能是亚健康
身体容易疲劳可能是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成了时下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现状。为何很多年轻人早早地进入亚健康状态呢?因为现代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超负荷的工作量,很多人感觉到很疲劳。而身体容易疲劳更可能引起亚健康。身体容易疲劳可能是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详细]
2024-04-04 13:44
亚健康人要注意饮食调节
亚健康人要注意饮食调节
现在由于工作的压力,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亚健康,虽然亚健康不是一种疾病,但是长期以往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就容易危害到人们健康,那么如何治疗亚健康呢?专家介绍,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亚健康。人群饮食因为人体在正常状...[详细]
2023-11-16 10:53
亚健康疲劳的10个原由
亚健康疲劳的10个原由
“好累啊”,不知从何时起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疲劳感似乎困扰了太多的上班族。其实疲倦并不仅仅是劳累造成的,生活中有许多因素都会消耗人的精力,令人感到疲倦……1、用眼过度:如果全神贯注于某物过久,人体会感觉骨头松散、四肢麻木,不如闭目养神...[详细]
2024-11-20 20:57
白领男士的亚健康如何饮食调节?
白领男士的亚健康如何饮食调节?
白领男士的亚健康如何饮食调节?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开始注意养生。白领男士由于日常工作压力大,而且饮食不规律等,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下面男科专家会针对白领男士的亚健康如何饮食调节这个问题做详细的介绍。白领男士的亚健康...[详细]
2023-11-14 10:04
优思悦35岁以后能服用吗
35岁以后一般可以服用优思悦,但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优思悦是含有炔雌醇和屈螺酮的短效避孕药,适用于健康女性避孕及调节月经周期,其使用需考虑个体健康状况、药物禁忌及心血管风险等因素。健康女性若无吸烟史、高血压、血栓病史等禁忌症,35岁后...[详细]
2025-10-26 11:18
优思悦21天和28天的区别
优思悦21天和28天的区别主要在于服用周期和药物成分的连续性。21天包装通常为单纯孕激素避孕药,需停药7天;28天包装多为复合避孕药,含7天安慰剂或铁剂片,无须间隔停药。21天包装的避孕药每盒含21片活性药物成分,服用期间需每日固定时...[详细]
2025-10-26 10:41
优思明最忌讳的三个东西
服用优思明期间需严格避免吸烟、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葡萄柚汁。优思明是常见的短效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三类物质可能干扰药物代谢或增加血栓风险。1、吸烟吸烟会显著增加优思明使用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详细]
2025-10-26 10:03
优思明中断了2天怎么办
优思明中断2天需立即补服漏服的药片,并在后续7天内采取额外避孕措施。漏服避孕药可能导致避孕失败,主要与激素水平波动、排卵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漏服1-2片时应在想起后尽快补服1片,即使需同时服用2片。若漏服发生在第一周,妊娠风险较高,需...[详细]
2025-10-26 09:25
优思明止血以后,可以停止服用吗
优思明止血后通常不建议自行停止服用。优思明属于短效避孕药,需按完整周期服用才能维持避孕效果和激素水平稳定。优思明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子宫内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规范用药需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即使出...[详细]
2025-10-26 08:47
优思明止血多久见效
服用优思明后止血通常需要3-5天见效,具体时间与个体差异、出血原因等因素相关。优思明作为短效避孕药,其止血机制主要通过调节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实现。对于激素波动引起的突破性出血,规律用药后3天内激素趋于稳定,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出血量...[详细]
2025-10-26 08:09
优思明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吗
优思明长期服用通常对身体无害,但需严格遵医嘱并定期复查。优思明是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为炔雌醇和屈螺酮,正确使用可有效避孕并调节月经周期。健康女性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优思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微恶心、乳房胀痛或点...[详细]
2025-10-26 07:31
优思明有没有催情效果
优思明没有催情效果。优思明是一种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为炔雌醇和屈螺酮,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及宫颈黏液性状来达到避孕目的,其药理作用与性欲调节无关。优思明作为激素类避孕药,其设计初衷是安全有效地防止妊娠,而非影响性功能或性欲。...[详细]
2025-10-26 06:53
优思明一天中最佳服用时间
优思明通常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建议选择睡前或晨起等容易坚持的时间段。正确服用优思明需连续21天每日1片,停药7天后开始下一周期,漏服可能影响避孕效果。优思明作为短效避孕药,其有效性依赖于规律服药时间。药物成分炔雌醇和屈螺酮的半衰期...[详细]
2025-10-26 06:15
优思明四十岁以上可以服用吗
优思明四十岁以上一般可以服用,但需经医生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后决定。优思明是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屈螺酮炔雌醇,适用于健康育龄女性避孕,但对高龄女性可能存在心血管风险。四十岁以上女性若没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病史等禁忌证,且肝功能...[详细]
2025-10-26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