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不良时,一般会有黏液。宝宝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不能被充分消化,从而导致宝宝出现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也可称为胃肠功能紊乱。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肠功能较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食物在消化道内未被充分吸收,则会出现大便有黏液的情况。
当宝宝出现肠炎、痢疾、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也会出现黏液便。
1、肠炎:宝宝发生肠炎时,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可以表现为大便稀、大便次数增多,也可以表现为大便中带有黏液,严重时可以带有脓血。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大便常规可以见到白细胞,同时伴有发烧;
2、痢疾: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宝宝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3、呼吸道感染:当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如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咽部或者喉部的分泌物会增多,可随着咳嗽排出体外,同时也会出现大便黏液增多的现象。
以上是引起宝宝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当出现消化不良导致黏液便时,建议家长给宝宝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可服用益生菌来调整肠道菌群,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