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出血热的致病原属于登革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传染源
登革热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病毒的伊蚊。在感染早期,患者体内有大量病毒存在,此时患者的血液中可检出登革病毒核酸,因此是重要的传染源。另外,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也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登革热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伊蚊叮咬了登革病毒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后,即可将病毒传入人体内,并在体内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毒会侵袭到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组织细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3、发病机制
登革热出血热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登革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下,病毒会在局部复制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会侵袭到多个器官和组织,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4、临床表现
登革热出血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并发症。
5、治疗
对于登革热出血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则需进行输血治疗。同时,还需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
6、预防
预防登革热出血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如果需要外出旅游,则要做好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服、使用驱蚊剂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