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侵犯多系统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一级梅毒到二级梅毒,通常是指早期潜伏梅毒,多在感染后2-3周发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一般无全身症状,主要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在出现皮肤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1、病因:梅毒根据病程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梅毒早期感染后,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尚未出现系统性病变,属于早期潜伏梅毒。如果不进行治疗,待梅毒疹首次发作后,会进入二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淋巴结等部位,此时已具有传染性;
2、症状:梅毒一级到二级梅毒的皮肤损害可在感染后2-3周开始发展,主要表现为近铜红色或红褐色丘疹、斑丘疹,一般无全身症状,主要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皮疹可逐渐增大并形成溃疡,大部分溃疡经8周左右可以自愈,也可出现梅毒疹的表现;
3、治疗:梅毒一级到二级梅毒是早期潜伏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在确诊梅毒后应及时治疗,且配偶也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苄星青霉素等,也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梅毒若不及时治疗,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皮肤黏膜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梅毒疹,这种情况称为二期梅毒疹。如果不及时治疗且不注意防护,可能会发展为三期梅毒,此时传染性会增强,甚至会造成骨膜炎、心血管梅毒等,对身体破坏性大且不可逆转;
4、传染性:梅毒传染性比较强,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在梅毒疹未出现破溃时,传染性相对较弱。在梅毒疹出现后2-3周,传染性逐渐增强,如果仍然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危及生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