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伴随剧烈疼痛可能与激素失衡、子宫病变、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原发性痛经有关,可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手术处理、生活方式调整及中医调理缓解症状。
孕激素不足或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子宫强烈收缩。口服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妈富隆可调节周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黄体酮胶囊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者,需连续服用10-12天。
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引发的疼痛需根据病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肌瘤剔除术或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采取腹腔镜病灶切除术,重度患者需配合GnRH-a类药物注射抑制卵巢功能。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多西环素,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日常使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月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金刚藤胶囊预防炎症复发。
寒凝血瘀型痛经可用艾附暖宫丸配合三阴交穴位艾灸,气滞血瘀者选择血府逐瘀汤。经前一周开始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加入艾叶和红花可增强温经效果。
急性疼痛时采用热敷下腹部,温度不超过50℃避免烫伤。饮用姜枣红糖水促进经血排出,按揉合谷穴和十七椎穴各3分钟能快速止痛。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冷饮加重血管痉挛。
日常增加深海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摄入,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经期前一周每天快走30分钟或练习改良版瑜伽猫牛式,避免剧烈运动。长期痛经者建议记录疼痛评分和月经周期,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CA125筛查。保持腰腹部保暖,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卫生用品,经期睡眠时使用暖宫贴维持局部温度。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