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表现为月经异常、生育力下降、雌激素缺乏症状、情绪波动及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需结合激素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
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闭经、经量减少或周期延长。40岁前停经超过4个月需警惕,可通过血清AMH和FSH检测确诊。激素替代疗法如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缓解症状,中药调理如当归、熟地黄也有辅助作用。
卵泡储备不足引发不孕或反复流产,超声显示窦卵泡数减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IVF或供卵移植是主要解决方案,配合DHEA补充剂可能改善卵子质量。建议30岁以上女性定期监测卵巢储备功能。
潮热盗汗、阴道干涩和性欲减退是典型表现,与雌激素骤降有关。局部雌激素软膏缓解阴道萎缩,黑升麻提取物可减轻潮热。长期缺乏需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年进行血脂和骨密度检查。
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常人高3倍,与激素波动和生育压力相关。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可调节情绪。规律瑜伽或冥想能降低皮质醇水平20%以上。
雌激素减少加速骨量流失,腰背疼痛或骨折需高度警惕。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钙剂每日摄入应达1200mg。负重运动如快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提升骨密度1%-2%。
日常摄入大豆异黄酮、维生素D3和深海鱼油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吸烟和过度节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每周150分钟,可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睡眠保持7-8小时,皮质醇水平稳定对卵巢功能保护至关重要。骨密度筛查建议从35岁开始,尤其有家族史者需提前干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