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生殖健康 > 孕产母婴 > 正文

吃太多水果易引发孕妇贫血

发布时间: 2023-11-14 08: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水果是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的,而且可选择性很大。水果中富含很多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因此可以考虑在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但是不建议多吃水果特别是孕妇,因为孕妇贫血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吃太多水果引发的。

水果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水分、纤维素以及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和矿物质,但铁、钙含量都较少,粗纤维素含量及其特殊营养成分不如根茎绿叶类蔬菜,并缺少维生素B12,所含的氨基酸也不全面。长期拿水果当正餐吃易患贫血,妇女尤为突出。如果您希望怀孕,切记营养要全面丰富,否则对自己和未来的宝宝都是十分有害的。

营养专家们建议,要吃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摄取不同的营养素,才能达到营养的均衡。孕妇更不能把水果作为主食,应该遵循时令而多样化地选择鲜品。水果每餐1-3个,蔬菜日摄入量400克,其中绿叶蔬菜应占1/2。

孕妇吃水果,每天饭后一个水果,保证营养摄入量就够了。孕妇过量食用水果除容易引发高脂血症外,还有导致妊娠期糖尿病上升的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是指一些孕妇孕期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升高,通常在产后两个月内恢复正常。它的发病原因多数是因为饮食不当,过量吃水果是最大诱因。妊娠糖尿病如不及时控制,首先影响母亲健康,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5~10年后可转变成2型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孕期感染、流产、早产、死产及羊水过多;其次对孩子生长发育有严重危害,血糖高的孕妇容易使胎儿巨大,导致分娩困难,增加难产、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吃白面包太多易肥胖
吃白面包太多易肥胖
如果正在减重与节食,最好多注意白面包的摄取量。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一天吃两份以上白面包,肥胖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研究发现,如果以白面包当主食,比较容易让人面临体重过重、肥胖等问题。如果是吃全麦面包,就会稍微好一点。西班牙纳瓦尔大学的...[详细]
2023-11-15 14:56
宝宝水果吃太多消化不良
宝宝水果吃太多消化不良
宝宝水果吃太多消化不良,可能是胃肠蠕动慢、水果摄入过多、消化酶不足、缺乏微量元素等原因引起,建议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1、胃肠蠕动慢:宝宝年龄较小,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蠕动慢,容易导致吃水果后消化不良,出现腹胀、食欲下降等...[详细]
2023-11-13 13:50
产检数值太多易焦虑
产检数值太多易焦虑
产检数值太多易焦虑可能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建议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一、非病理性原因1.正常现象: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也会逐渐增大,在做检查时会发现各项指标都比较高,这属于正常的生理...[详细]
2023-11-15 11:56
水果吃太多会糖尿病吗
水果吃太多会糖尿病吗
水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有益成分。然而,有些人担心过多摄入水果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需要明确的是,水果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详细]
2023-11-15 13:43
马铃薯中毒易引发的症状有哪些
马铃薯中毒易引发的症状有哪些
马铃薯一般指土豆。通常情况下,如果食用过量的土豆,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如果对土豆过敏,则会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一、消化不良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如果一次性吃太多,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的情...[详细]
2023-11-13 13:52
长期吃豆腐 易引发碘缺乏
长期吃豆腐 易引发碘缺乏
很多人爱食用豆腐,不管在家或者在餐厅,差不多有豆腐,豆腐不仅可以防辐射加快新陈代谢可以延年益寿之功效,但是不宜长期食用,不然会引起碘缺乏。吃豆腐有哪些“坏处”豆腐纵有千百种好,吃时还是有些“忌讳”。由于豆腐的原材料大豆,含有皂角苷,固...[详细]
2023-11-14 09:10
什么水果不能当水果吃
什么水果不能当水果吃
某些水果因含有特殊成分或食用方式限制,不宜直接当作普通水果食用。主要有未成熟的柿子、大量鲜荔枝、苦杏仁、发芽马铃薯、未处理的木薯等。1、未成熟柿子:未完全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与胃酸结合易形成胃结石。空腹食用可能引发腹痛、呕吐,严重...[详细]
2025-06-03 05:03
为什么饮酒易引发痛风的发作
为什么饮酒易引发痛风的发作
喝酒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排泄和嘌呤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痛风发作。酒精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肾脏将多余的尿酸排出体外。然而,当饮酒时,酒精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影响其...[详细]
2023-11-14 16:15
骨髓纤维易引发贫血症
骨髓纤维易引发贫血症
引发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骨髓纤维化、缺铁、营养不良等都会引发贫血症,只有找出贫血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疗贫血症,为什么骨髓纤维化引发贫血?什么是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简称髓纤。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详细]
2023-11-13 06:19
久坐易引发八大疾病
久坐易引发八大疾病
很多现代人都因为各种工作忙碌着,尤其是一坐就是一整天的电脑族。专家表示,久坐容易增加患病风险,例如糖尿病、便秘,甚至脑雾。给大家盘点久坐容易诱发的8种疾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久坐易引起腿部血液凝块西伦敦怀特利诊所的血管外科顾问马克...[详细]
2023-11-16 08:19
有异味分泌物发黄是怎么回事
有异味分泌物发黄是怎么回事
有异味分泌物发黄可能由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衣原体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清洁、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1.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详细]
2025-10-28 17:00
有异味不痒是怎么回事
有异味不痒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调、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异味通常表现为鱼腥味、腐臭味或酸味,需结合分泌物性状判断具体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阴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过度清洁会阴可能导致乳酸杆菌减...[详细]
2025-10-28 16:22
有异味不痒是什么原因
女性会阴部有异味但不痒可能由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激素变化、卫生习惯不良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异味通常表现为鱼腥味、酸腐味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针对性处理。1、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是主要诱因,典型表现为灰白...[详细]
2025-10-28 15:44
有异味不痒不痛怎么治疗
有异味但不痒不痛可能与阴道炎、不良卫生习惯、饮食因素等有关,可通过保持清洁、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1、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详细]
2025-10-28 15:06
有氧适能偏低的什么病
有氧适能偏低可能与心肺功能异常、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有关。有氧适能反映机体利用氧气的能力,偏低时需警惕潜在病理因素,常见原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1.心肺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详细]
2025-10-28 14:28
有氧适能低怎么办
有氧适能低可通过调整运动方式、增加有氧训练频率、改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心肺功能等方式改善。有氧适能低通常由缺乏运动、心肺功能不足、肌肉耐力差、体脂率过高、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调整运动方式建议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如快...[详细]
2025-10-28 13:50
有氧适能低于29会怎么样
有氧适能低于29可能提示心肺功能较差,容易引发运动耐力下降、日常疲劳等问题。有氧适能是评估人体利用氧气能力的核心指标,数值偏低可能与缺乏锻炼、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有关。有氧适能低于29时,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明显供氧不足。轻微活动如爬...[详细]
2025-10-28 13:12
有氧能力的决定因素
有氧能力主要由心肺功能、肌肉氧化能力、血液携氧能力、遗传因素和训练水平共同决定。有氧能力反映人体在运动中摄取、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是评估体能的重要指标。1、心肺功能心脏泵血效率和肺部气体交换能力构成有氧能力的基础。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详细]
2025-10-28 12:34
有氧后做无氧好吗
有氧运动后做无氧运动通常是可行的,但需根据个人体能和目标调整顺序。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能快速提升心率,帮助燃烧脂肪并增强心肺功能。完成有氧后身体处于活跃状态,此时进行无氧运动如深蹲、卧推等力量训练,可以利用糖原储备提升肌肉爆发力。这...[详细]
2025-10-28 11:56
有氧操适合什么人群
有氧操适合体重超标人群、心肺功能较弱人群、压力较大人群、中老年人群以及产后恢复期女性。有氧操能帮助燃烧脂肪、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压力、改善关节灵活性并促进身体恢复。1、体重超标人群有氧操通过持续低强度运动帮助消耗热量,适合体重超标人群作...[详细]
2025-10-28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