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一种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通过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能够防止疫情蔓延。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过敏等。
1、发热: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注射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发痒、红肿、硬结等,部分人群会出现发烧,但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C。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C,可以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部位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C,可以口服布洛芬片等药物降温;
2、皮疹:部分人群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会出现皮疹,伴有瘙痒、轻微疼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2-3天后会自行消失;
3、过敏:极少数人群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症状,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及时吸氧,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喉头水肿严重的人群,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4、其他:少数人群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会出现腰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发冷、发热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多喝水即可缓解。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大多数人群可以耐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注射完疫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累,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饮酒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