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出血热疫苗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低热、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打了出血热疫苗后,应注意观察自身的一般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1、低热:出血热疫苗属于一类灭活疫苗,打了之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C,并且会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缓解,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2、皮疹:打了出血热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皮疹的情况,但一般症状比较轻微,多呈现为红色斑丘疹,不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此时应注意观察,如果皮疹没有自行消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过敏:多数人群打了出血热疫苗后不会出现过敏的情况,但也有少数人群会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淋巴结肿大:出血热疫苗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部分人群打了之后可能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但一般症状比较轻微,不用过于担心。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可以使用冰敷或者热敷的方式进行缓解。
出血热疫苗主要应用于高危地区,比如畜牧业、屠羊场等。在打了出血热疫苗后,需要在现场观察半个小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