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糖尿病改善微循环药物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11-13 06: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糖尿病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时,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前列地尔等降糖药以及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一、降糖药

1.胰岛素: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能够促进葡萄糖利用和储存,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控制;

2.前列地尔:属于扩血管药物的一种,可以扩张小动脉及静脉,增加组织血流量,缓解糖尿病足部缺血的情况,并且不会引起低血压或心动过速等情况的发生。

二、其他药物

1.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前者能扩张冠状动脉,后者则具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均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对于糖尿病合并心绞痛者有一定帮助;

2.CA离子拮抗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盐酸尼卡地平滴丸等,此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而发挥作用,进而起到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3.ACEI类药物:包括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这类药物可通过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发挥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微循环;

4.B受体阻滞剂: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该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从而使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也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

糖尿病患者还可遵医嘱应用中成药,比如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若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则需避免服用上述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改善微循环 缓解亚健康
改善微循环 缓解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引起这种状态的原因不明。国内研究认为这种状态的产生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由于血粘度增大,使得血液在流经微血管速度减慢、血流不畅,致使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瘀积不出,结果便引起了身体上的各种...[详细]
2024-04-13 10:19
畸形精子药物改善效果
畸形精子药物改善效果
畸形精子药物改善效果,通常与引起畸形精子的原因有关。如果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生殖系统感染等疾病因素导致的畸形精子,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但若是染色体异常所致,则可能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改善。1、精索静脉曲张:若男性存在精索静脉曲张的情况...[详细]
2023-11-13 15:31
2型糖尿病对微循环影响
2型糖尿病对微循环影响
2型糖尿病对微循环的影响,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微小血管病变等。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血管内皮损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微循环障...[详细]
2023-11-15 16:12
预防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预防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临床并没有预防糖尿病的药物,健康人群不需要服用药物预防该疾病。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基因、后天环境(如肥胖、长期热量摄入超标等)等两方面因素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伤有关,可大致分为1型、2型糖尿病两大类。无论是1型...[详细]
2023-11-15 08:08
缓解糖尿病药物有哪些
缓解糖尿病药物有哪些
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较多,可分为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类药物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一、口服降糖药1.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详细]
2023-11-13 15:28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药物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药物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较多,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两大类。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一、口服降糖药1.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降血糖药物,通过减少肝葡萄糖输出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2.格列奈...[详细]
2023-11-16 13:52
精子畸形症微循环检测
精子畸形症微循环检测
精子畸形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疾病,主要是指一种精子形态异常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受精卵质量下降,导致反复流产、胎儿畸形等。当怀疑患有精子畸形症时,可以前往医院进行微循环检查、微量元素检测、精子抗体检测、核磁共振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1、微...[详细]
2023-11-15 09:46
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还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方面的副作用。一、常见副作用1.低血糖: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使用降糖药物过量导致体内葡萄糖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心慌、手抖、饥饿感...[详细]
2023-11-13 13:46
糖尿病口服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口服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胰岛素注射等。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一些口服药物可用于治疗糖尿病。1.胰岛素促泌剂:这类药物通过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常见的胰岛素促泌剂...[详细]
2023-11-14 06:21
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可以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则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1、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详细]
2023-11-15 16:27
怎样保护婚前个人财产
保护婚前个人财产可通过签订婚前协议、保留财产凭证、设立个人账户、避免财产混同、进行财产公证等方式实现。婚前财产保护需结合法律手段和日常管理,确保资产归属清晰。1、签订婚前协议婚前协议是明确双方财产归属的法律文件,需在结婚登记前以书面形...[详细]
2025-11-06 13:50
怎样保护婚前财产又不伤感情
保护婚前财产可通过签订婚前协议、明确财产归属、设立个人账户、保留财产凭证、合理规划理财等方式实现,同时需注重沟通方式与情感维护。1、签订婚前协议婚前协议是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手段,需双方自愿协商并公证。协议可明确婚前财产范围及婚后增值部...[详细]
2025-11-06 13:12
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爱护身体需要从饮食、运动、作息、心理及定期体检五个方面综合管理。主要有均衡营养摄入、科学锻炼计划、规律作息习惯、情绪压力调节、疾病预防筛查等措施。1、均衡营养摄入每日饮食应包含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搭配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水果。控制油盐...[详细]
2025-11-06 12:34
怎么做好私处护理
怎么做好私处护理
私处护理可通过每日清洁、选择透气衣物、避免过度清洁、注意经期卫生、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良好的私处护理有助于预防感染、减少异味、维持生殖健康。1、每日清洁使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无须频繁使用洗液。清洗时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周细菌带入尿道...[详细]
2025-11-06 11:56
怎么自测龟敏度高低
龟头敏感度可通过轻触测试、勃起时间观察、性行为反馈等方式初步评估,但精确诊断需结合专业医学检查。龟头敏感度异常可能与神经分布异常、慢性炎症或心理因素有关,建议出现明显不适时尽早就医。轻触测试是常见的自测方法,用棉签轻划龟头冠状沟部位,...[详细]
2025-11-06 11:18
怎么追单亲家庭的妹子
追求单亲家庭的女生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尊重她的家庭背景、展现责任感。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敏感或独立,需要避免过度同情或冒犯其家庭。1、理解家庭背景单亲家庭的女生可能因成长经历对亲密关系有特定看法。她们可能更早承担家庭...[详细]
2025-11-06 10:41
怎么知道自己阴壁膨出
阴壁膨出通常可通过自我观察症状、妇科检查等方式确认。阴道壁膨出主要表现为下体坠胀感、排尿异常、性生活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见阴道口组织突出。建议及时就医评估膨出程度并制定干预方案。1、自我观察症状阴道前壁膨出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频或压力...[详细]
2025-11-06 10:03
怎么知道自己松弛没有
判断阴道是否松弛可通过自我观察、性生活体验及盆底肌功能测试等方式评估。阴道松弛可能与分娩损伤、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性快感减弱、漏尿或阴道排气等症状。1、性体验变化性交时摩擦感减弱或伴侣感觉包裹度下降是常见表现。...[详细]
2025-11-06 09:25
怎么知道自己松弛
阴道松弛通常可通过自我观察和简单测试初步判断,主要表现包括性生活质量下降、漏尿、阴道排气感、手指插入测试宽松度等。阴道松弛可能与自然分娩、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损伤等因素有关。性生活质量下降是常见主观判断标准,同房时双方明显感...[详细]
2025-11-06 08:47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松弛了
阴道松弛通常可通过自我观察和医学检查判断,主要表现有性生活质量下降、漏尿、阴道口宽松感等。阴道松弛可能与自然分娩、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盆底肌损伤、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1、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松弛可能导致性交时摩擦感减弱,伴侣双方...[详细]
2025-11-06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