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实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具有较强传染性。
1、接种疫苗
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有效手段。该疫苗可针对性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例,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疫苗接种后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建议在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免疫程序。疫苗需在正规医疗机构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反应。
2、保持手部清洁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需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至少20秒。婴幼儿看护者接触儿童前应严格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鼻口。无法获得流动水时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替代。日常应勤剪指甲,教育儿童养成不吮吸手指的习惯。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手部卫生是阻断传播链的关键环节。
3、避免接触患者
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与发热或出疹患者密切接触。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后7天,其分泌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立即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传播,保持社交距离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
4、加强环境消毒
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地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衣物被褥可用阳光暴晒或高温烫洗。幼儿园需对卫生间、游乐设施进行终末消毒。肠道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75%酒精对无包膜病毒效果有限,推荐使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
5、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饮食应包含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A、C、锌等营养素。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获得母体抗体保护。适度户外活动可改善体质,但需避免在疾病高发期前往公共场所。免疫力低下儿童更易发生重症,需特别加强防护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家长应每日检查儿童手心、口腔等部位是否出现疱疹,发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就医。流行季节可定期用淡盐水漱口,居家保持通风换气。托幼机构需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追踪。通过综合防控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65万次播放
2.32万次播放
2.8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是怎么了呀
- 2 肠道内宿便过多的症状
- 3 肚子胀感觉肚子里有气想放屁又放
- 4 碳酸氢钠滴耳液有什么作用
- 5 前列腺炎如何治疗
- 6 空腹血糖15能活多长时间
- 7 产后关节响是怎么回事
- 8 胃炎怎么样才能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