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漏出,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年龄增长、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盆底肌群功能减弱会导致尿道支撑力下降,腹压增高时容易出现漏尿。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天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坚持3-6个月可改善症状。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或雌三醇乳膏。
2、妊娠分娩损伤
妊娠期子宫增大和分娩时的产道扩张可能损伤盆底神经肌肉组织,导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多胎妊娠、胎儿过大、产程延长等因素会加重损伤。产后42天起应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式。
3、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会使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压下降,更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这类患者可能伴有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或口服替勃龙片,同时配合盆底肌锻炼。注意激素治疗需定期评估子宫内膜和乳腺情况。
4、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会使腹压持续增高,加重盆底肌负担导致控尿能力下降。肥胖患者常合并有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影响盆底组织弹性。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减轻体重,目标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游泳、快走等运动既能减重又不会过度增加腹压,适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5、慢性咳嗽
长期慢性咳嗽会导致反复腹压增高,可能诱发或加重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哮喘,同时配合盆底肌锻炼。咳嗽时交叉双腿或用手按压会阴部可暂时减轻漏尿症状。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剧烈跳跃等增加腹压的活动,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穿着透气吸水的护垫,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量食用山药、芡实等健脾食材。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176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牙缝有时痒是怎么回事
- 2 儿童嘴巴长泡怎么办
- 3 每天放屁多是肠癌吗
- 4 孕妇吃什么宝宝眼睛大
- 5 尿尿疼是怎么回事
- 6 打狂犬疫苗期间能同房吗
- 7 后背疼痛部位对照
- 8 孩子为什么会得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