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区别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主要区别在于肿瘤起源不同,前者起源于肝脏本身细胞,后者由其他器官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形成。两者在病因、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原发性肝癌通常与慢性肝病基础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是常见诱因。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是主要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具有肝脏组织特异性标记。影像学检查可见单发或多发肝内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可能显著升高。治疗上以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局部消融为主,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胶囊、索拉非尼片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继发性肝癌的癌细胞保留原发灶特性,常见原发部位包括结直肠、胃、胰腺等消化道器官,乳腺和肺也是常见来源。病理检查可发现与原发肿瘤一致的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影像学多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癌胚抗原等与原发灶相关的标志物更易升高。治疗需结合原发肿瘤特性,全身化疗方案如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更常用,局部治疗仅作为姑息手段。
日常需注意规律体检,慢性肝病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右上腹隐痛或皮肤巩膜黄染时,应及时完善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后应严格戒酒,避免进食霉变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维持适度活动量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方案需由多学科团队根据肿瘤分期和肝功能状况综合制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62万次播放
1.89万次播放
1.78万次播放
1.87万次播放
2.0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