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细菌性阴道炎的区别
霉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是两种常见的阴道感染,主要区别在于致病微生物、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细菌性阴道炎多由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导致,白带呈灰白色、有鱼腥味。两者可通过白带常规检查鉴别,需针对性用药治疗。
1、致病微生物
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属于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妊娠期女性。细菌性阴道炎则由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等厌氧菌群失衡所致,与频繁冲洗阴道、多性伴侣等因素相关。两者病原体类型不同,决定了治疗药物的选择差异。
2、典型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突出表现为外阴剧烈瘙痒、灼痛,白带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状,常无特殊气味。细菌性阴道炎则以灰白色稀薄白带为主,伴有明显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瘙痒感较轻。症状差异是患者自我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
3、检查方法
确诊需通过妇科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霉菌性阴道炎在白带镜检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细菌性阴道炎则通过胺试验阳性、线索细胞检出等指标判断。PH值检测中,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环境通常偏酸PH<4.5,细菌性阴道炎PH多超过4.5。
4、治疗药物
霉菌性阴道炎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等抗真菌药物。细菌性阴道炎多选用甲硝唑阴道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替硝唑栓等抗菌药物。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5、预防措施
预防霉菌感染需避免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滥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预防细菌性阴道炎应减少阴道冲洗,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性生活中使用避孕套。两类炎症治愈后均需更换新内裤,避免重复感染。
日常应注意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香皂等刺激性产品清洁外阴。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配偶必要时需同步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阴道炎复发概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611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