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低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发低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伴发热。
1、物理降温
低烧时可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贴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防止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为宜。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口腔疱疹。婴幼儿可增加母乳喂养频次。观察排尿量,若4-6小时无排尿或出现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诊。
3、调整饮食
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汤,温度以常温为宜。避免酸性、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可适量食用西瓜、梨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少食多餐,保证营养摄入。疱疹未愈期间忌食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
4、观察症状
每日监测体温3-4次,记录发热时间及最高温度。检查手足臀部是否新增疱疹,观察有无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花等重症表现,须紧急送医。
5、遵医嘱用药
低烧一般无须退热药,若伴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专用退热剂。口腔疱疹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缓解疼痛。禁止自行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避免交叉感染。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餐具等物品。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处理粪便时戴手套。恢复期可适当补充乳铁蛋白粉、益生菌等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选择正规产品。若发热反复或出现精神萎靡、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34万次播放
4.61万次播放
4.22万次播放
4.27万次播放
4.9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