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肩周炎
预防肩周炎可通过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避免肩部劳损、注意保暖、控制慢性疾病等方式实现。肩周炎通常与肩关节退行性变、外伤、长期劳损等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概率。
1、保持正确姿势
日常坐立时需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含胸驼背或长期低头。使用电脑时调整屏幕高度至视线水平,肘关节屈曲90度置于桌面,减少肩胛骨前倾。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单侧卧压迫肩关节。长期姿势不良可能导致肩袖肌群失衡,诱发无菌性炎症。
2、适度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爬墙运动、钟摆练习等,每次15-20分钟。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肩袖肌群力量。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发力或过度外展动作。运动后出现持续酸痛需暂停活动,冰敷缓解炎症反应。
3、避免肩部劳损
搬运重物时保持物体靠近身体,利用下肢力量分担负荷。避免长时间维持抬臂姿势,如擦高处玻璃、晾晒衣物等动作应分次完成。办公室工作者每小时需活动肩关节5分钟,做内旋、外展等放松动作。反复微创伤可能引发关节囊纤维化粘连。
4、注意保暖
寒冷环境会导致肩周血管收缩,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冬季外出穿戴护肩,空调房内避免冷风直吹肩部。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淋浴时可用40℃温水冲淋肩关节。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保暖,低温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
5、控制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指标。高血糖状态会加速肩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变性,增加冻结肩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改善血液黏稠度,保证肩周组织供氧。更年期女性可适当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引发的肩关节退化。
预防肩周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出现肩部僵硬、夜间痛醒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超声或MRI检查。日常生活中可配合热敷、红外线理疗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维持肌肉骨骼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38万次播放
6.73万次播放
6.4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