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与房颤的区别
房扑与房颤是两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区别在于心房电活动的规律性和心室率。房扑表现为心房快速但规律的收缩,心室率通常规则;房颤则是心房快速且完全不规则的收缩,心室率绝对不规则。两者均可导致心悸、乏力等症状,但房颤更容易引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房扑的心电图特征为锯齿状扑动波,频率通常在250-350次/分,心室率可能呈固定比例下传。房颤的心电图则表现为完全不规则的基线波动,无明确P波,心室率绝对不规则。房扑的心室率控制相对容易,可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房颤的心室率控制较困难,常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
房扑的病因多与心脏结构异常相关,如瓣膜病或心肌病。房颤的诱因更广泛,包括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房扑进展为房颤的概率较高,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心律失常。房颤导致的血栓风险显著高于房扑,需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抗凝策略。
房扑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可达90%以上,主要针对三尖瓣峡部进行线性消融。房颤的消融治疗更复杂,需隔离肺静脉并处理复杂碎裂电位,成功率约70%。两种心律失常均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如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
建议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及时就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房颤患者需特别注意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监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48万次播放
1.45万次播放
1.18万次播放
1.4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