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梗塞和急性脑梗塞的区别
慢性脑梗塞和急性脑梗塞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速度、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慢性脑梗塞通常由长期脑血管病变导致,症状进展缓慢;急性脑梗塞则因血管突然阻塞引发,症状突发且严重。
慢性脑梗塞是脑血管逐渐狭窄或闭塞的结果,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可能引发认知功能下降、轻度肢体无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影像学检查可见局部脑组织萎缩或陈旧性梗死灶。治疗以控制基础疾病为主,如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同时需长期监测血压和血糖。
急性脑梗塞因血栓或栓塞突然阻塞脑动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常突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需紧急溶栓或取栓治疗。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解血栓。若错过溶栓窗口期,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影像学检查显示新鲜梗死灶伴周围水肿带。除急性期治疗外,后期需康复训练改善功能障碍。
两类脑梗塞均需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慢性患者应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脑血流灌注检查,急性患者康复期需坚持服用氯吡格雷片预防复发。若出现头晕加重或新发肢体麻木,应及时就医评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51万次播放
2.08万次播放
1.41万次播放
1.4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