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恶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恶性贫血主要由内因子缺乏、胃部手术、自身免疫性胃炎、遗传因素及肠道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恶性贫血是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伴随乏力、舌炎、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
1、内因子缺乏
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不足是恶性贫血的核心原因。内因子需与维生素B12结合才能被回肠吸收,当胃黏膜萎缩或功能异常时,内因子分泌减少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常见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通过血清维生素B12检测和胃功能评估确诊,治疗需终身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甲钴胺片。
2、胃部手术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会直接破坏胃壁细胞,导致内因子永久性缺失。术后患者通常在2-5年内出现贫血症状,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维生素B12水平,预防性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可避免贫血发生。
3、自身免疫性胃炎
机体产生抗壁细胞或抗内因子抗体会攻击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这类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血液中可检出抗内因子抗体。除贫血外,可能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需联合免疫调节和维生素B12替代,如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4、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内因子结构异常或回肠维生素B12受体缺陷,儿童期即可发病。可能与TCN2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系统损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需早期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12注射液维持治疗。
5、肠道吸收障碍
克罗恩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可能影响回肠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B12利用障碍。患者多伴有慢性腹泻或腹痛,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病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同时补充维生素B12改善贫血。
恶性贫血患者需长期规律补充维生素B12,避免摄入影响吸收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日常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鱼类等食物,但食物补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神经功能,出现手足麻木或步态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诱发因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66万次播放
2.32万次播放
2.2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