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抑郁症患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变化、心理压力增加、生活方式改变、疾病共病影响等。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抑郁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概率显著升高。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等遗传变异有关。此类患者需加强早期心理筛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2、社会环境变化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剧,人际关系疏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导致心理应激源增多。城市化进程中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部分人群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可能诱发抑郁症状。建议通过建立规律社交、参与团体活动等方式改善。
3、心理压力增加
工作强度过高、学业内卷、家庭责任过重等持续性压力可能破坏情绪调节机制。部分人群存在完美主义倾向或负面认知模式,更易出现无助感、无价值感等抑郁特征表现。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对此类因素效果较好。
4、生活方式改变
睡眠不足、缺乏运动、饮食失衡等现代生活方式会干扰神经递质平衡。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减少户外活动影响维生素D合成,均可能与抑郁症状相关。建议保持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增加深海鱼类摄入。
5、疾病共病影响
慢性疼痛、甲状腺功能异常、脑血管病变等躯体疾病常伴发抑郁症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也可能导致药源性抑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联合使用米氮平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抑郁症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稳定情绪。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适当增加坚果、全谷物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社会层面应减少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1913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