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气压伤是怎么回事
耳气压伤可能由快速气压变化、咽鼓管功能障碍、潜水活动、飞行升降、鼻窦炎等原因引起,耳气压伤可通过保持咽鼓管通畅、使用减充血剂、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术、高压氧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快速气压变化
快速气压变化是耳气压伤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飞机起降或潜水时。外界气压急剧变化会导致中耳内外压力不平衡,鼓膜受挤压出现疼痛或耳鸣。症状较轻时可做吞咽、打哈欠等动作帮助咽鼓管开放平衡压力。若伴随听力下降或眩晕,需排除内耳损伤,避免用力擤鼻加重病情。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功能障碍者易发生耳气压伤,常见于感冒或过敏人群。咽鼓管无法正常调节中耳压力时,可能引发耳闷胀感甚至鼓室积液。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等减充血剂改善通气,配合鼻腔冲洗减少黏膜水肿。儿童患者需家长监测其耳部不适表现,避免继发中耳炎。
3、潜水活动
潜水时水压变化过快可能造成耳气压伤,下潜阶段更易发生。除耳痛外可能出现鼓膜充血或穿孔,严重时导致前庭功能障碍。潜水前应做好耳压平衡训练,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预防者需评估禁忌证。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下潜,上升时避免闭气以防肺气压伤。
4、飞行升降
飞行中客舱气压变化可诱发航空性中耳炎,尤其伴鼻塞时风险更高。起飞降落阶段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婴儿可喂食缓解。反复发作者飞行前可短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合并严重鼻窦炎时需延迟飞行。
5、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患者易因黏膜肿胀阻碍咽鼓管通气,继发耳气压伤。除耳部症状外多伴鼻塞、头痛,需针对鼻窦炎治疗。可选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克拉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慢性鼻窦炎反复引发耳部症状者需评估手术干预必要性。
预防耳气压伤需注意环境气压变化时主动做耳压平衡动作,感冒或鼻塞期间避免潜水或飞行。乘坐飞机时可使用专用耳塞缓解压力,潜水前后充分做好热身与减压。若出现持续耳痛、听力减退或眩晕,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膜永久性损伤。日常保持鼻腔清洁,过敏人群需控制接触过敏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225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725次播放
862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031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