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怎么回事
儿童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培养排便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结构不合理
儿童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或过量摄入高脂肪低纤维食物可能导致便秘。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并促进肠道蠕动,常见于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中。家长需确保儿童每日摄入适量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减少油炸食品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水分摄入不足
液体摄入不足会使粪便干硬难以排出,尤其在炎热天气或运动后更易发生。儿童每日需饮用足够温水,6岁以上儿童建议每日800-1000毫升。家长可观察儿童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则提示需增加饮水量。适量食用西瓜、黄瓜等高水分食物也能帮助补充体液。
3、排便习惯不良
抑制便意或如厕训练不当可能造成排便反射减弱。家长应培养儿童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最佳时段为早餐后20-30分钟。为儿童准备适合其身高的坐便器,保持膝盖略高于髋部的排便姿势。避免在排便时催促或责备儿童,防止产生心理压力。
4、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功能性便秘,通常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干结。这种情况可能与抗生素使用、感染等因素有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或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症状持续时需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
5、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器质性便秘,新生儿期即可出现排便延迟、腹胀等症状。通过钡剂灌肠造影可观察到病变肠段狭窄与近端扩张。轻度病例可采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严重者需接受经肛门Soave拖出术等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家长应注意记录儿童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布里斯托大便分类3-4型为理想状态。日常可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促进肠蠕动,增加跑跳类运动量。若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后便秘仍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防止产生药物依赖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377次播放
1940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310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