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鼻子呼哧呼哧的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鼻子呼哧呼哧的可能由生理性鼻塞、鼻腔分泌物阻塞、过敏性鼻炎、感冒、先天性鼻部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理鼻腔、调整环境湿度、抗过敏治疗、对症用药、手术矫正等方式治疗。
1、生理性鼻塞
新生儿鼻腔狭窄且黏膜血管丰富,冷空气或干燥环境刺激可能导致暂时性鼻塞,表现为呼吸时呼哧声。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若鼻塞影响睡眠,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湿润鼻腔,但禁止自行使用减充血剂。
2、鼻腔分泌物阻塞
奶液反流或环境粉尘可能形成鼻痂阻塞鼻腔,伴随呼吸杂音和轻微呛奶。家长需用婴儿专用吸鼻器配合生理盐水软化分泌物,操作时固定头部避免损伤。哺乳后竖抱拍嗝20分钟,定期清洁婴儿床品。若分泌物呈黄绿色或伴随发热,需警惕继发感染。
3、过敏性鼻炎
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导致鼻黏膜水肿,出现阵发性喷嚏和透明鼻涕。建议家长进行过敏原检测,使用防螨床罩并每日通风。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严重时需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
4、感冒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时,鼻腔充血伴随咳嗽、低热等症状。家长应监测体温,遵医嘱使用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缓解鼻塞,或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保持头部抬高30度卧位,母乳喂养者可增加喂哺频次。若出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或口唇青紫需急诊。
5、先天性鼻部畸形
后鼻孔闭锁或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会导致持续性呼吸困难,常在出生后48小时内显现。需通过鼻内镜或CT确诊,轻度软骨畸形可能随生长改善,严重者需在3-6月龄行鼻后孔成形术。术前护理需特别注意防止呛奶,喂养时采用特殊体位。
日常护理需维持室温24-26℃,每日用棉签蘸取温水清洁鼻前庭。哺乳时注意姿势避免奶液反流,外出时用纱布遮挡口鼻防尘。观察呼吸频率、肤色及进食情况,记录异常声音持续时间。若呼哧声伴随三凹征、拒奶或嗜睡,应立即就诊儿科或耳鼻喉科。避免使用成人鼻通类药物,未经医生指导不得进行鼻腔冲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