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了疼痛怎么办
耳朵进水后疼痛可通过清理耳道、热敷缓解、使用滴耳液、口服止痛药、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耳朵进水后疼痛通常由耳道积水刺激、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损伤、耵聍栓塞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
将头部倾斜使进水一侧耳朵朝下,单脚跳跃帮助水分流出。切勿使用棉签深入掏挖,避免将水分推向耳道深处或损伤鼓膜。若存在耵聍栓塞,水分浸泡可能导致膨胀压迫神经引发疼痛,此时需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
2、热敷缓解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在患耳周围10-15分钟,每日重复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对积水刺激引起的胀痛尤为有效。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热敷后保持耳部干燥。
3、使用滴耳液
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炎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伴随严重水肿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4、口服止痛药
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中耳炎急性发作可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儿童患者需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用药须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的剂量和疗程。
5、就医处理
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发热、耳道流脓或血性分泌物时,提示可能存在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需通过耳内镜检查和听力测试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进行鼓膜修补术或乳突切开术等治疗,术后避免耳道进水至少1个月。
日常应注意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洗头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反复发作外耳道炎者需避免频繁掏耳,定期到医院清理耵聍。儿童表述不清时,家长需观察其是否频繁抓挠耳朵或出现异常哭闹,婴幼儿哺乳后应保持头高位防止奶液逆流至耳咽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