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面长了个疙瘩疼怎么回事
耳朵后面长了个疙瘩疼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炎、疖肿、湿疹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脂分泌过多、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1、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可能与局部卫生不良、出汗或皮肤损伤有关。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疼痛,严重时可化脓。治疗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若形成脓肿需由医生切开引流。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触摸有弹性,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日常需避免挤压,继发感染时可外用红霉素软膏。若囊肿反复发炎或体积较大,建议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壁以防复发。
3、淋巴结炎
耳后淋巴结炎多由邻近部位感染如中耳炎、扁桃体炎引发,表现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伴压痛。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若形成脓肿需及时就医处理。
4、疖肿
疖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深部毛囊感染,初期为硬结,逐渐形成脓栓伴剧烈跳痛。未化脓时可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已化脓需由医生引流排脓,禁止自行挤压。可配合使用鱼石脂软膏或口服克拉霉素片控制感染。
5、湿疹
耳后湿疹可能与过敏、局部刺激有关,表现为红斑、丘疹伴瘙痒疼痛。需避免搔抓和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皮肤湿润,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片。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肿块。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肿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膏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526次播放
4360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