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鼾症该怎么治疗
儿童鼾症可通过调整睡姿、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呼吸机治疗等方式改善。儿童鼾症通常由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肥胖、颌面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姿
侧卧位睡眠可减少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部分轻度鼾症患儿通过改变睡姿即可缓解症状。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侧睡习惯,避免使用过高枕头。若睡眠中频繁翻身,可使用防翻身枕辅助固定体位。该方法适用于无腺样体或扁桃体显著肥大的功能性打鼾。
2、控制体重
肥胖患儿颈部脂肪堆积会加重气道狭窄,BMI超过同年龄标准值时需进行饮食管理和运动干预。家长需制定低糖低脂饮食计划,每日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游泳、跳绳等。体重下降5%-10%后,多数患儿鼾症症状可明显减轻。该措施需配合睡眠监测评估效果。
3、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儿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黏膜水肿,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缓解气道高反应性。腺样体轻度肥大者可短期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药物治疗需持续2-4周评估疗效,无效者需考虑其他干预方式。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有无鼻出血、头痛等不良反应。
4、手术治疗
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阻塞后鼻孔2/3以上的患儿,扁桃体切除术适用于Ⅲ度肥大伴夜间呼吸暂停者。低温等离子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需流质饮食1-2周。多数患儿术后1个月鼾声消失,但颌面发育异常者可能需后续正畸治疗。
5、呼吸机治疗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可夜间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压力参数需经多导睡眠监测滴定确定。家长需每日清洁面罩,监测皮肤压伤情况。治疗初期可能出现鼻干、腹胀等不适,通常2-4周后适应。该方式多作为手术禁忌患儿的替代方案。
家长应定期记录儿童鼾声频率和睡眠质量,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或进食。卧室保持湿度50%-60%,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术后患儿需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随访观察颌面发育情况。若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等缺氧表现,需及时复查睡眠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