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反复怎么回事
宝宝黄疸反复可能由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蓝光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需结合具体病因针对性处理。
1、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通常表现为出生后1周黄疸未消退或反复加重,但宝宝精神状态异常。该情况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并监测胆红素水平,若数值较高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
2、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多因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常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可能伴有贫血或肝脾肿大。需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需输注白蛋白或换血,可配合使用苯巴比妥片促进胆红素代谢。
3、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属于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多在出生2周后出现粪便颜色变浅、尿色加深及黄疸持续加重,可能伴随肝脾肿大。确诊后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建立胆汁引流通道,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4、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等可抑制肝酶活性,导致黄疸消退延迟。常见发热、喂养困难等感染征象,实验室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升高。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排泄。
5、遗传代谢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病可诱发溶血性黄疸。多有家族史,常在接触氧化剂后突发黄疸加重,可能伴有血红蛋白尿。急性期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补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可配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保护肝细胞。
家长需每日观察宝宝黄疸范围是否扩大,记录大小便颜色变化。保持室内自然光线充足便于观察肤色,避免穿戴黄色衣物干扰判断。按需喂养促进排便有助于胆红素排出,但无须刻意增加喂水量。若发现黄疸蔓延至手足心、宝宝出现嗜睡或拒奶,需立即就医复查胆红素水平。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遵医嘱定期随访直至黄疸完全消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20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