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癔症有哪些行为表现
儿童癔症主要表现为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两类症状,常见行为包括情感爆发、假性瘫痪、感觉缺失、抽搐发作等。癔症可能与心理应激、家庭环境、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心理评估确诊。
1、情感爆发
患儿常突然出现情绪失控,如无故大哭大笑、尖叫或暴怒,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时可能伴随撕扯衣物、撞头等过激行为,但无意识障碍,事后对事件经过能部分回忆。这类表现多由心理冲突诱发,需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
2、假性瘫痪
表现为单肢或双下肢突然不能活动,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损伤。患儿可能拒绝站立或行走,肌张力正常且腱反射存在。症状常与创伤事件相关,通过暗示治疗或物理康复训练可改善。
3、感觉缺失
突发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如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与神经分布区域不符。可能伴随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但生理反射正常。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逐步恢复感知功能。
4、抽搐发作
出现类似癫痫的肢体抽动,但无咬舌、尿失禁等真性癫痫特征,发作时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脑电图检查无异常放电,暗示治疗可终止发作。需与癫痫、低钙抽搐等疾病鉴别。
5、选择性缄默
在特定场合拒绝说话或仅用肢体语言交流,但在熟悉环境中言语正常。多与社交焦虑相关,通过家庭治疗和系统脱敏训练可改善沟通障碍。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保持冷静避免强化异常行为,及时记录发作特点供医生参考。建议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减少责备和过度关注,通过游戏治疗、艺术表达等非语言方式帮助儿童释放压力。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需至儿童心理科进行结构化心理评估和干预,必要时结合沙盘治疗等专业手段。日常可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2万次播放
6.3万次播放
6.36万次播放
6.9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