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剂的副作用是什么
超声造影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和短暂性肾功能异常等。超声造影剂主要用于增强超声成像效果,其成分通常为微气泡或特定化合物,多数患者耐受良好,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是超声造影剂使用后较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这类反应与患者个体体质相关,通常发生在注射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局部疼痛多出现在注射部位,可能与造影剂渗透压或注射速度有关,表现为轻微刺痛或灼热感,一般可自行缓解。发热属于非特异性反应,体温升高幅度通常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无需特殊处理。
恶心呕吐多发生在注射后即刻至1小时内,与造影剂刺激胃肠黏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症状轻微且具有自限性。短暂性肾功能异常多见于原有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血肌酐暂时性升高,多数在72小时内恢复。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神经系统症状,这类严重反应需立即终止检查并采取医疗干预。
使用超声造影剂前需详细评估过敏史和肾功能,检查过程中应配备急救设备。检查后建议观察30分钟,出现皮肤红斑或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日常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造影剂排泄,肾功能异常患者检查后48小时内需监测尿量变化。若出现持续头痛或视觉异常应及时就医复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4万次播放
6.99万次播放
6.3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